知識庫標簽:
|列兵
軟音源的概念,在“軟波表”出現時就已經有了。當時的VSC-88、S-YXG50等軟波表合成器,其實就是SC-88和MU50硬音源的軟版本,其運行時在電腦屏幕上顯示出的界面就是一臺傳統(tǒng)音源的外型。
但是,那時的軟波表音質除了音質差外,還有一個弱點就是不能“實時響應”。也就是說,你使用軟波表合成器,每當按下琴鍵后,要等上差不多半秒甚至一秒鐘時間才能聽到聲音,這是恐怕是讓人無法忍受的。所以,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軟波表只能用于播放MIDI,而根本無法演奏和錄音。
在DirectSound技術出現以后,軟音源的發(fā)展很快。我們前邊提到的Reality這個軟件,可以不依靠創(chuàng)新聲卡而讀取SF格式的音色,但在DirectSound技術下,延遲問題仍然沒有很好地解決。聲音延遲這個問題,一直在阻礙著軟音源的發(fā)展。終于,著名音樂制作軟件Cubase 的開發(fā)者Steinberg公司提出了被一個稱為Audio Stream Input Output的標準規(guī)范,這就是大家很熟悉的“ASIO”。
ASIO的中文釋義為“音頻流輸入輸出”。ASIO完全擺脫了Windows操作系統(tǒng)對硬件的集中控制,它能實現在音頻處理軟件與硬件之間進行多通道傳輸的同時,將系統(tǒng)對音頻流的響應時間降至最短。從此,使用ASIO驅動程序的聲卡,對音頻流的響應時間可以降低到十幾毫秒以內。這已經完全滿足了“實時”的要求。從此,軟音源技術發(fā)展的速度,可以說是快得令人無法想象!
看到這里,初學的朋友也應該明白為什么制作音樂需要支持ASIO的專業(yè)聲卡而不能使用民用聲卡或板載聲卡了吧。
在ASIO誕生之后,軟音源和軟效果器也終于“修成了正果”,現在的軟音源和軟效果器,其音質和性能已經完全可以和傳統(tǒng)硬件抗衡,甚至很多效果器和音源的性能已經徹底超越了傳統(tǒng)硬件!軟件的時代終于來臨了。
軟音源分為插件和獨立運行的兩種,象Reality、GigaStudio之類獨立運行的軟音源、軟采樣器,他們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不能通過算法直接與音頻軌縮混在一起,只能夠用內錄的方式通過聲卡將其轉換為音頻,而這樣做,如果聲卡不支持無損內錄,就必然導致音質的損耗。所以,現在的大多數軟音源和軟采樣器都是以“插件”形式推出的。
所謂插件,就是“插入”到主工作站軟件內來使用的軟件,它本身不能獨立運行,要依靠主軟件來運行。這種主軟件我們稱之為“宿主”。插件就象宿主體內的寄生蟲或者是一部分,要依靠宿主來運行。使用起來非常方便,而且根本不用內錄成音頻,可以直接通過算法直接和音頻軌進行縮混,沒有任何音質的損耗?,F今的插件有許多格式,相互之間有的可以通用,有的不通用。有的插件是開放源碼的,任何人都可以自己開發(fā)此類插件,而有些是不開放的,只有授權的公司可以開發(fā)相應的插件。 有些還需要特別的硬件支持才能工作在最佳狀態(tài)。
DX/Dxi和VST/VSTi是我們用的最多的插件格式。如果使用Mac OS X,那么就要使用AudioUnits格式。另外還有其他的專業(yè)插件格式,必須有相應硬件配合才可以使用,比如Pro Tools的TDM、HTDM、RTAS格式,Creamware的Creamware格式,VariOS的VariOS格式等等。
接下來讓我們來介紹一下各類插件。
首先就是DX,DX是一類效果器插件。DX顧名思義,是DirectX的縮寫,他是基于微軟的DirectX接口技術的,這種效果器插件無論是Cubase、Nuendo還是Cakewalk、Sonar都可以使用。 DX效果器種類非常多,幾乎所有音樂制作里用到的效果器都有DX格式的。
而且由于DirectX技術的開放性,現在已經有數不清的DX效果器,比如混響、合唱、失真、鑲邊以及激勵、壓限等等,有些是相當實用的效果器。 DX效果器都是來處理音頻的,所以都要加載在音頻軌中使用,MIDI軌不能使用DX效果器。安裝DX效果器很簡單,并不需要專門裝在哪個文件夾里。插件自己會找到宿主的。而且安裝完后,是看不到可執(zhí)行程序的,因為很多插件是不能獨立運行的。當然,現在也已經有很多插件可以獨立運行甚至本身就具備了工作站的性質。但是,由于DX效果器仍然是基于DirectX技術的,因此,它的實時性能還是不很理想。
DXi是DirectX Instrument的縮寫,它是軟音源插件。是Cakewalk公司開發(fā)的,這類插件的數量并不多,而且只能運行在Cakewalk SONAR系列軟件上,Cubase和Nuendo上不能用,因此,它并不是非常受歡迎。
接下來我們要說的就是VST和VSTi了。這是目前使用最廣的插件。
VST是Virtual Studio Technology的縮寫,它是基于Steinberg的“軟效果器”技術,它是以 ASIO驅動為運行平臺的,因此能夠以較低的延遲提供非常高品質的效果處理。所以,要達到VST的最佳效果(也就是延遲很低的情況),聲卡要支持ASIO。VST效果器種類非常之多,簡直是數不勝數。它們的效果現在也已經相當的好。比如使用一個軟吉他失真效果器插件,你只要把吉他的輸出插在電腦聲卡的Line in口,當演奏時,從電腦音箱中即可聽到完全實時的失真效果!
VSTi是Virtual Studio Technology Instruments的縮寫,他是基于Steinberg的“虛擬樂器插件”技術,和VST一樣,聲卡要支持ASIO才能發(fā)揮它的性能。VSTi軟音源的種類也是非常的多,各種各樣的軟件音源已經多得數不清了。能夠使用這些VSTi插件的音樂軟件我們稱為VSTi宿主,常用的有Nuendo、Samplitude(7.0以后的版本)、Cubase VST32、Cubase SX,FruityLoops、Orion、Project5等等。VSTi虛擬樂器就是軟音源,所以只能加載在MIDI軌上。需要注意的是,VST、VSTi插件與DX、DXi插件不同,不是安裝在哪里都可以的。VST插件的主要程序都在DLL文件中,而DLL文件必須放在指定的VST Plugins目錄下,宿主在運行時才可以找到他們。
一些比較大的VST插件在安裝時會問兩次安裝路徑,先讓你選擇程序安裝的目錄,這個路徑可以隨便選擇。之后會讓你選擇VST插件DLL文件的存放位置,這個位置就一定要選擇宿主安裝目錄下VST Plugins文件夾。的而小的插件一般都沒有其他程序,只有DLL文件,這就需要你手動將DLL文件復制VST Plugins文件夾下。比如你在C盤上安裝了Nuendo2,會有一個VST專門目錄c:\Program Files\steinberg\Nuendo2\VSTPlugins,你所有的VST效果器和VSTi音源都要安裝在這個文件夾里,否則,Nuendo是找不到插件的。
關于插件的格式兼容情況,目前是這樣的:DX格式可以用在幾乎所有的工作站軟件上。Dxi只能用在Sonar系列上。VST和VSTi除了可以在Steinberg的工作站軟件如Nuendo、Cubase上之外,現在也可以用在Sonar上,但需要轉換,有的時候有可能不如在Nuendo、Cubase上穩(wěn)定。另外,現在很多插件都已經同時具備多個格式版本,安裝時可以自由選擇。至于AudioUnits格式,則只能在蘋果電腦上使用。
目前,軟音源和軟效果器的性能已經相當強大,現在的一個插件動輒就是6張CD以上,采樣音色就更加大,僅一個鋼琴音色就達到1G的容量,而一套用世界名琴錄制的“天價弦樂采樣音色”需要18張CD,一套“維也納管弦樂”音色需要9張DVD。
它們的音質也是傳統(tǒng)硬音源、合成器以及傳統(tǒng)硬采樣器所望塵莫及的。但如此龐大的軟件對電腦系統(tǒng)的要求很苛刻,CPU越快越好,硬盤容量和緩存越大越好,轉速越高越好,內存更是越大越好。另外支持ASIO的專業(yè)音頻卡是必需的。
音色(musical quality)指音的感覺特性。頻率的高低決定聲音的音調,振幅的大小決定聲音的響度但不同的物體發(fā)出的聲音我們還是可以通過音色分辨不同發(fā)生體的材料、結構不同,發(fā)出聲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音色是聲音的特色,根據不同的音色,即使在同一音高和同一聲音強度的情況下,也能區(qū)分出是不同樂器或人聲發(fā)出的。同樣的音量和音配上不同的音色就好比同樣色度和明度配上不同的色相的感覺一樣。
音色的不同取決于不同的泛音,每一種樂器、不同的人以及所有能發(fā)聲的物體發(fā)出的聲音,除了一個基音外,還有許多不同頻率的泛音伴隨,正是這些泛音決定了其不同的音色,使人能辨別出是不同的樂器甚至不同的人發(fā)出的聲音。每一個人即使說話也有不同的音色,因此可以根據其聲音辨別出是不同的人。
聲音是由發(fā)聲的物體震動產生的,當其整體震動時發(fā)出基音,但同時其各部分也有復合的震動,這些各部分震動產生的聲音組合成泛音。由于部分小于整體,所有不同的泛音都比基音的頻率高,但強度都相當弱,否則則無法調準樂器的音高了。
- 為最佳答案評分?
-
好 100% (1)
-
不好 0% (0)
- (目前有 1 個人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