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 他 回 答共3條
1樓
俗稱“洋瓷”的搪瓷制品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要用到,其中鍋碗瓢盆是接觸最多的。但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FDA)最近發(fā)出警告,聲稱飲食中的鉛可以來自搪瓷器皿,用搪瓷杯喝咖啡、橙汁等酸性飲料可能導致鉛中毒,從而危害人體健康。
FDA警告
搪瓷有安全隱患
FDA在警告中表示,搪瓷器皿表面的瓷是由硅酸鈉與金屬鹽組成的,其中鉛的含量很多,還含有鉻、錫、鉍、鎘和銻等有毒金屬元素,對人體健康十分有害。 研究稱,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搪瓷器皿用醋酸浸泡,即可滲出一定量的鉛、鎘等有害元素。經(jīng)過100℃高溫和一定時間煮沸,也可溶出一定量的鉛和鎘。
FDA認為,咖啡屬于酸性熱飲料,如果用搪瓷器皿貯存或飲用咖啡,容易使搪瓷器皿中的鉛析出。柑橘類酸性飲料與熱咖啡相同,因此用搪瓷器皿貯存或飲用酸性飲料,同樣會增加搪瓷器皿中鉛的析出。
警告還聲稱,鉛可引起人體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損害,從而導致行為異常。慢性鉛中毒還能干擾免疫系統(tǒng)功能,導致慢性中毒甚至死亡。
搪瓷遇酸
會析出鉛
生活中不少人用搪瓷杯喝咖啡、可樂、果汁等飲料,或者用搪瓷盆貯藏食用油、腌菜等食品,許多用在電磁爐上的鍋也是用搪瓷做的。許多人常年用搪瓷產(chǎn)品,似乎也沒出什么問題。美國FDA是不是在危言聳聽呢?
國家眼鏡玻璃搪瓷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一位姓桑的工程師告訴記者,搪瓷是一種在金屬表面涂一層或多層類似玻璃的瓷釉,然后在高于425℃下燒制而成的金屬與無機材料牢固結合的復合材料。我國始于明代的著名工藝品“景泰藍”實際上就是一種搪瓷制品。瓷釉材料大多來自石英砂、硼砂、沙石等天然材料,其主要成分是硅酸鹽、硼酸鹽、砷酸鹽和其他一些金屬鹽,這其中就包括鉛。一般純白色的搪瓷中不含鉛,但會有鋁等其他金屬元素。如果要使搪瓷看起來顏色更鮮艷,就必須添加相應的金屬鹽,比如鉛、鉻、錫、鉍、鎘和銻,只要這些金屬元素不被析出,就不會對人體產(chǎn)生危害。
她說,搪瓷的煅燒溫度比玻璃低許多,因此其化學特性不如玻璃穩(wěn)定。比如搪瓷在酸性環(huán)境下就會溶出金屬元素,國家權威檢測部門判定作為食用器具的搪瓷產(chǎn)品是否合格的方法之一,就是在室溫環(huán)境下將醋酸(弱酸性溶液)盛放于搪瓷容器中24小時,如果每升醋酸中鉛含量超過1毫克,即判定為不合格。在她經(jīng)手的檢測案例中,鉛含量超標的情況時有出現(xiàn)。
這些食物不能用搪瓷器裝
浙江科技學院生物與化學工程學院院長毛建衛(wèi)教授認為,用搪瓷容器盛放酸性食品飲料的確不是健康的生活習慣,酸性物質在某些特定環(huán)境下會將搪瓷中的有害金屬析出,尤其是在長時間存放、高溫加熱或者搪瓷本身有破損等情況下,這些有害金屬的析出量會增多。
據(jù)了解,平常我們常吃的食物中,除了碳酸飲料、醋、咖啡以外,帶酸性的還有柑橘類果汁、檸檬汁、番茄汁、腌菜、糖水等,一些添加了山梨酸、苯甲酸類防腐劑的帶汁包裝食品,如水果罐頭、果凍等也含有酸性物質。雖然沒有搪瓷容器標明不能盛放這些食物,但這些食物最好用玻璃或者陶瓷制品盛放比較安全。
毛建衛(wèi)還提醒、用錫、銅、鋁等材質制造的容器也最好不要裝酸性食物,因為這些金屬比較活躍,容易與酸液發(fā)生化學反應,從而產(chǎn)生危害。
鉛中毒危害大
浙江大學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研究所副所長馮磊博士介紹說,慢性鉛中毒的主要危害是引起人體神經(jīng)功能紊亂,表現(xiàn)為神經(jīng)衰弱、強迫癥等。此外鉛中毒還會引起小細胞性貧血,并干擾免疫系統(tǒng)功能,嚴重的可能導致死亡。更值得引起重視的是,由于胎兒正處在發(fā)育階段,孕婦不應使用搪瓷器皿喝熱飲料、酸性飲料或進食其他酸性食物,以防各種有毒金屬元素對母體和胎兒造成危害。
知識庫標簽:
|列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