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 他 回 答共3條
1樓
"刀桿節(jié)",是云南邊陲輪馬山一帶僳僳族人民一年一度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時間是農(nóng)歷二月初八。刀桿節(jié)的來由有這樣一個傳說:明朝時候,朝廷派兵部尚書王驥來邊疆安邊設(shè)卡。工尚書到職后,體察邊民的疾苦,積極幫助僳僳族人民發(fā)展生產(chǎn),使他們的日子越過越好,受到僳僳族人民的愛戴。后來,王尚書遭奸臣的誣告,被調(diào)回朝廷。在二月初八的洗塵宴上,王尚書被奸臣用毒酒害死。當這個不幸的消息傳到僳僳山寨時,氣得人們磨拳擦掌,為了給王尚書報仇。僳僳族人民決定將五尚書遇害的二月初八定為操練武功的日子。
每年這天,練武者苦練本領(lǐng),傳授先進功法。于是代代相傳,形成刀桿節(jié)。節(jié)日這大,兒十里內(nèi)外的僳僳族群眾,穿著節(jié)日的盛裝,從四方八面匯集到羊腸河畔的刀桿場。在夜暮降臨大地時,刀桿場上的里里外外燃起許多火堆。忽然,廣場中央燃起的四個大火堆的熊熊烈火騰空而起,照射春滿場的人群。接著鋩鑼當當響,刀桿場上的人們互相拉起手來,圍著明亮的火堆,跳起輕快的三弦舞。當場上四堆烈火燃得只剩下紅紅的火炭時,活動的主持者宣布"跳火海"開始。這時,五個赤著雙腳的驃勇漢子立即闖入場上的火海,在里面不停地彈跳,急促的腳步踩起無數(shù)的火花四處飛濺,好似飛逝的流星。
接著,闖火者以閃電般的速度,個個手棒通紅的火炭,分別在臉上和身上擦洗,然后又讓火球在他們手中飛炔地翻滾、搓揉。圍觀的群眾時而歡快,時而緊張,時而贊嘆,時而驚訝…迸進發(fā)出陣陣喝彩聲。經(jīng)過一陣緊張激烈的表演雌堆火炭被踩成碎粒,火焰已奄奄一息時,"跳火海"活動方告結(jié)束。第二天,刀桿場上豎起兩根二十余米高的紅花樹桿,樹間交叉著三十六把刀刃朝上的長刀。晌午時刻,歡樂的人群再次擠滿廣場。隨著主持者一聲令下,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昨晚"跳火海"的五名霧大頭戴藍布帽,身裝大、紅袍,赤腳沖至刀桿樹下,各自斟滿一杯壯膽酒一飲而盡。隨即縱身跳上刀桿,雙手緊抓上層的刀面,赤腳斜踩于下層鋒利的刀刃上,運用平時練就的氣功本領(lǐng)撐著腳掌,手腳交替,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當勇士們登上高高的桿頂時,場上簇擁的觀眾,個個瞠目結(jié)舌,并爆發(fā)出熱烈的歡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