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 他 回 答共3條
1樓
關于增高鞋必看《康青情的長高日記》以防上當受騙
、
、
、、
、、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而我卻有點怪,最憶的是母親那道菜。
我家生長在潮汕一個小山村。我懂事的時候,我們家住的就是從地主階級分來的一幢四合院,四合院共有四戶人家,四戶人家平分四合院的天下,都是一間房和對半分隔的門廳過道。我家分的是大門右后邊一間十多平方的主房和入房門前用竹簾對半分隔的十平方左右的客廳,其它就是過道和天井的一角。
母親在入門過道前蓋了一個小豬舍,豬舍里隔為兩層,下面養(yǎng)豬,上面養(yǎng)雞。頂上曬柴草。父母,我們兄弟姐妹五人,加上一頭豬,六只大雞,四只小雞,十六條生命就這樣在總共不到三十平方的家里,和平共處,共同生息,共享陽光,共擔風雨。
那時候很窮,常常是有了這頓愁下頓。人都吃不飽,動物那就更不用說了。
但母親的奇跡,就是在這樣艱苦卓絕的環(huán)境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
那時候的母親,一個農(nóng)村婦女,就早己發(fā)明了現(xiàn)在的循環(huán)經(jīng)濟。早出晚歸,趟山涉水,割來豬草,收集
淘米洗菜的泔水,拌著粗糠和汗水,起早貪黑,一頭豬養(yǎng)得粗粗壯壯,幾只雞也養(yǎng)得肥肥胖胖,而且似乎為了
報答母親的疼愛和辛勞,天天輪流著下蛋。而豬呀雞呀那些糞便,母親用桶收集起來,又成了自留地那蔬菜最
好的肥料。就這樣,豬肥換大米,雞蛋換鹽油。而我們這幾條小生命,當然也象母親耕種的幾分自留地里的蔬
菜,綠油油地生長。
而每到豬肥出欄,豬主要部份賣了錢,換了糧。而豬雜邊角,母親就會收拾回來。
這個時候,也是我們這幾條小生命,最解饞最幸福的時光。母親會找來一口很大很大的鍋,把收拾回來的豬骨,豬腸。配上母親自己種的自已腌制的大菜,添滿母親挑回來的井水,讓我慢慢燒火。
知識庫標簽:
|列兵